发布时间:今日 发布人:找店网 阅读:611
无论是ofo还是摩拜,其本质都是通过提供出行工具来解决最后三公里的出行需求,包括从家到地铁站、从图书馆到宿舍、从公司到饭店等等。这种需求大量存在极其繁琐,且面临着打车费钱、走路费时、自带交通工具费事的三重尴尬。而ofo与摩拜所提供的租赁交通工具的模式则很好地化解了上述尴尬,并且也被认为是有潜力长成一个短途出行领域的滴滴,因而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
然而巨大的短途出行的市场当然有也会威胁到滴滴在出行领域的地位。一方面,短途出行属于低价位的高频次需求,用户很有可能在一天之内就会使用多次,例如去地铁站、去食堂等。而另一方面,由于短途出行的费用极低,所以其潜在的用户规模会非常之大,能够涵盖学生、农民工等不经常打车的低收入群体。所以,一旦像ofo或是摩拜这种短途出行服务拥有大量的用户基数且使用频率更高之时,他们也有可能推出汽车共享服务,进而对滴滴造成威胁。
当然,滴滴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种情况发生的,就在业内与媒体还在热烈探讨滴滴将要在何时以及何种方式进军短途出行市场的时候,ofo的一纸公告揭晓了答案——滴滴选择了战略投资ofo。
滴滴投资ofo背后的真正原因
滴滴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出行公司,在其疯狂融资的背后自然隐藏着希望涵盖一切出行方式的“野心”。只不过可能滴滴并没有意识到在资本的推动下短途出行市场成长的如此之快。眼下,滴滴想要切入这个领域无外乎是通过自营或是投资并购两个途径。而如果选择自营,滴滴会面临包括前期需要自购交通工具培育市场、收入底下、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所以滴滴选择了更为省事儿的投资途径,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来抓住潜在的机会,限制可能的威胁。
那么滴滴为什么在这场短途出行的战争中选择了ofo而非摩拜呢?极有可能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1、投资人的推动。
2、短途出行市场开始成熟。
3、ofo与滴滴的模式更为契合。
4、ofo团队的自身特点。
首先是投资方的推动。据公开资料显示,ofo的B轮融资方包括了金沙江创投,其A+轮融资中也看能看到天使投资人王刚的存在。而金沙江、经纬中国以及王刚三方在之前也都曾投资过滴滴。要知道不论是当年的滴滴快的合并,还是最近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资本都是其幕后的重要推动力量,所以本次滴滴投资ofo也很有可能是资本的力量使然。
其次,现在是滴滴出手短途出行市场的好时机。一方面,短途出行市场开始快速增长。据ofo与摩拜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ofo上线至今已有近7万辆共享单车,总订单超过1500万,日订单超过50万,为全国20座城市超过150万师生提供过出行服务。而摩拜单车则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总计投放1.55万辆自行车,运营100天即收获了20万注册用户。而另一方面,这个市场还没有发育到十分成熟的地步,虽然该市场增长很快,但是ofo与摩拜的总用户数也不到200万,这也就意味着在此时选择投资会有一个更好的“价格”。
再次,ofo与滴滴的模式更为契合。前文已经提过,摩拜走的是B2C的租赁模式,且为了保证车辆的美观、耐久性以及服务标准的统一,摩拜团队选择了自主设计与生产车辆,这就很难让社会上的其他单车或是交通工具接入到摩拜的平台上来。而ofo目前虽然也走得是B2C的租赁模式,但是其在一开始就允许其他车辆接入到自己的平台上来,这种C2C共享的萌芽更易于与滴滴进行融合。
最后,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抱大腿也会是ofo团队的一种倾向。据了解,ofo由数名北大的毕业生所创办,其在创业人背景、团队执行力以及商业化等方面自然要稍弱于摩拜这样一家由前Uber高管坐镇指挥的纯商业团队。在市场开始快速增长而竞争又愈发激烈的情况之下,与滴滴站在一起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结语:滴滴的入局会是结束吗?
在滴滴投资ofo之后,有观点认为这会极大地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进而结束短途出行市场竞争。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滴滴的入局不仅没有结束竞争,反而有了一种引爆****桶的感觉。
在摩拜单车方面,有媒体称其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且其背后很有可能站着高领与红杉这种量级的投资机构。如果报道属实,那么拿到丰富“弹药补给”的ofo与摩拜之争则很有可能演变成“大战投对抗大财阀”的局面。
方面,ofo与摩拜在资本市场受到热捧让其他创业者看到了入局的机会。单是在本周内先后有优拜单车和小鸣单车两家盯上单车共享领域的初创公司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投资。
其中,优拜单车的天使投资由中路资本、初心资本、点亮资本领投。其创始人称优拜计划从现有的政府有桩公共自行车切入,利用已有车辆的规模效应快速获取用户,并在停车桩、扫码解锁上对其做出改进。而小鸣单车的天使投资则由联创永宣冯涛领投,多位上市公司背景股东跟投。
而小鸣单车则表示将通过对现有单车换装实心轮胎与智电子锁的措施来提供共享单车,其单车的生产成本大约在500元左右,进而通过这种低成本的单车来迅速抢占市场。
所以,9在眼下这种资本普遍放缓了投资节奏,VR与智能硬件大幅降温的背景之下,单车共享反而意外在成了新的“资本风口”,再加之该领域没有过高的门槛,其竞争主要表现在社会营销、用户获取以及车辆管理等运营层面,单车共享领域很有可能出现一种“百车大战”的局面。
不过对于资本来说,逐利一定是其首要目的。那么他们所看重的单车共享领域到底如何盈利呢?在智东西看来,其现有的收入主要可以分为租金与金融两块。在租金方面,虽然ofo与摩拜的单次收入较低,但是其使用频次较高。以摩拜单车为例,假设每辆单车每天被使用5次,一次收入一元钱,那么其每辆车每天的收入就是5元,以每年300天来计算,其一年的收入为1500元,需要两年的时间来收回一辆车将近3000元的投入成本。
其次,ofo与摩拜单车在使用的时候都需要缴纳押金,ofo的押金为99元,而摩拜单车的押金则为299元。前文已经提到过,由于短途出行是高频需求,所以经常使用的用户是并不会退掉这部分押金的。另外,摩拜单车在使用的时候还必须进行预充值,且充值费用不能低于10元。这种预充值在短期内是无法完全花费掉的。所以结合上押金与预充值金额,共享单车的平台在用户量上到一定规模后会拥有一个相当大的资金池,若以1000万核心用户来算,单是摩拜单车299元的押金,就能够形成一个30亿元的资金池。与支付宝一样,通过对这部分资金进行运作,单车共享企业也能够获得相当大的收入。
当然,单车共享企业想要真正获得收入也有一个前提,就是用户规模。只有当其用户规模达到千万甚至上亿级别的时候才能实现上述盈利的目标显然,与滴滴取代现有出租车的存量市场不同,ofo与摩拜更多的是在开发新的需求,所以其增长速度肯定也会慢上一些。